美媒:許多科學家選擇中國太空站 美國被認為「此路不通」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2/12/15 11:43

最後更新: 2022/12/15 11:44

分享:

分享:

夢天實驗艙10月底順利升空,與中國天宮太空站對接,意味中國太空站天和、問天、夢天三艙基本構型全部組裝完成,正式進入營運階段,並歡迎和已經採納多國合作項目,未來將陸續登站。中國太空站整體雖比國際太空站小,但國際太空站已飛行近4分1世紀,而且由美俄歐日等國共同運營,實驗室資源也一直被這些國家分配和使用。美國傳媒表示,全球許多科學家都選擇了中國太空站進行科研,因為要闖關國際太空站被認為不可行。

《紐約時報》刊登文章,提及中國通過聯合國「全球共享太空」項目,正為所有國家的科學家,提供將實驗帶到天宮太空站的機會。聯合國2019年宣佈了首輪九個中標者,來自印度、日本、秘魯、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的項目都在其中。

「天極-2」(POLAR-2)伽馬暴偏振探測儀,是獲選將會登上中國太空站的其中一個實驗,這是由瑞士日內瓦大學主導的一項國際項目,旨在研究遠程伽瑪射線暴。項目負責人表示:「日內瓦大學和中國研究團隊在歷史上就有著密切聯繫。」

「天極-2」項目科學家決定不建造自己的專用衛星,而是登上中國太空站。項目波蘭區首席研究員解釋,建造衛星整體上要複雜得多,而選擇國際太空站的話也被認為不可行,因為「競爭很激烈」,「不是那麽便宜和輕鬆就能實現。」

他表示,當中國太空站宣佈提供研究機會,「我們很快提交了一些材料,並在首輪就獲得批准。」

紐時稱,中國太空站的高速通訊系統,可以每天向地面發送數十GB資料,讓科學家得以分析所有可能包含重大發現的數據,例如非常微弱的伽馬射線暴,或其他可能被當作噪音忽視的天體物理活動。

中國太空站還搭載一台超級計算機,能在太空中分析數據,可以快速計算出伽馬射線暴的起源。

相比之下,紐時形容,國際太空站實驗室資源,會在合作國家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歐盟和日本之間分配,再由這些國家為其科學家提供前往太空站實驗的機會,但合作關係之外的他國科學家往往都被拒之門外。

中國太空站目前已有17個國家、23個實體的9個項目成為首批入選科學實驗。中國外交部4月稱,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上行開展實驗研究,中方願與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更多的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空間站歡迎外國航天員來訪,並和中國航天員一道,共同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意大利人準備好登天宮?女航天員飛越中國曬驚人中文

中秋月圓 國家航天局:嫦娥六號基本完工準備奔月

俄羅斯退出國際太空站 卻因這事上不了中國太空站?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連兆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