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逃離內地製造業 做工廠為何被視為浪費人生?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3/03/24 14:30

分享:

分享:

作為「世界工廠」,製造業養起了許多中國家庭,但極度封閉和沉悶的生活,加上看不到任何前途的工作,正迫使國內年輕人從這個行業中逃離出走。

官媒《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去年人社部公布最缺人手的百大職業,製造業赫然在列,有專家認為「問題主要出在年輕人身上,是年輕人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但從年輕人的立場,不願進廠是製造業轉型升級速度滯後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工廠工作的性價比,顯然已及不上外賣、快遞等互聯網服務行業。

記者找工作的工業園。

該周刊的記者早前經過多次面試,進入珠三角某城市的一間電子廠,成為廠內的流水線工人。該廠的基本工資約2400元(人民幣,下同),比市內最低工資標準高100元,加上加班、津貼,每個月約3000元。工人職位分為一至五級,工資差別只有數百元,而工廠生產的血糖儀,一個能賣出500元左右。

在生產線上,記者看到的多數是中年人,年輕人真的不多見。他被分配到一間8人宿舍,全棟樓僅一個WiFi點,每人每天能用3小時,網速勉強達到2G。

廣東製造業行情差10人爭2份工 男性反而受「歧視」

珠三角工廠有「三不多」

記者在廠內認識了幾位工人,來自廣東本地的90後阿黑,近5年內轉了3間工廠,工資幾乎沒有變過。阿黑說,他這次進廠是因為過年後出門找工作晚了,所以來「過渡」一下,「年輕人最好還是不要進廠,去學一些有用的東西」。阿黑又說,珠三角的廠裡有三不多—本地人、年輕人,以及年輕的女工人。

記者獲分配的8人宿舍。

另一名工人則說,他也想去換行去做服務業的,不想進廠了,「幹久了有點木訥,想多和人接觸,端盤子送外賣也行」。他當時是看到路邊兩個招聘人員在太陽底下暴曬,抱著同情心進來的,他打算在做一兩個月就人走。他還吐槽起廠內女工的相貌,直言在這裡工作,根本找不到對象。

「混日子」成做廠主要原因

「過渡」、「混日子」是記者與其他工人接觸時聽得最多的理由,為甚麼留不住年輕人?他專門請教了一名廠內的領班,後者默了幾秒沒有回答。過了一周,記者亦決定辭職,也是工人們經常說的「跑路」。但他已是同期入職中做較久的一個,當時一起入職的11名工人,在記者離開前,有8人已經「跑路」。

他在報道中形容工廠生活的體會:

年輕人從工廠中除了獲取微薄的工資之外,並沒有辦法獲得更多的東西。高度信息化的當下,年輕人接收到信息愈來愈多,新興業態也愈來愈多,用一部手機就可以知道同齡人都在做甚麼,在玩甚麼,在吃甚麼,即便是在工資相同的情況下,枯燥乏味的工廠工作,幾乎對年輕人沒有任何吸引力......說白了,有趣的工作和理想的工資至少要佔一項,要麼有趣,要麼有錢,但如今的工廠都給予不了。

路透:訂單跌 比亞迪深圳、西安廠減工人輪班

深圳現狀實拍:工廠薪酬減半 民工滯留無人請(有片)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