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美國為減緩通脹壓力 可能下調或取消部分對華關稅

國情動向 11:45 2021/11/11

分享:

分享: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升6.2%,創1990年11月以來最大漲幅。被稱為中南海智囊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為減緩通脹壓力,美國可能會下調或者取消對華加徵的部分關稅。

鄭永年:美國可能取消或下調消費品領域的加徵關稅

據內媒「新京報貝殼財經」報道,在鄭永年看來,當前中美關係進入新的互動模式,不再是「黑白分明」的模式。「當兩國有對抗和衝突的時候,不要太悲觀,要記住中美之間還有合作的空間。當中美關係出現穩定的時候,也不要太樂觀和被迷惑。」

上月初,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提出「再掛鉤」言論,有觀點認為這透出拜登政府的對華經貿政策基調,比特朗普政府更溫和、平衡、積極。「再掛鉤」表明既不脫鉤,也非維持現狀,而是在新的規則基礎之上,發展出更為平衡的中美經貿關係。

對於戴琪的「再掛鉤」一說,鄭永年認為,當前正值美國遇到供應鏈惡化、通貨膨脹上升等問題。戴琪這一言論並非為改善中美關係,而是為了美國利益。

【中美貿易協議】戴琪:與中國就遵守首階段貿協磋商 取得進展

習近平:亞太地區不能回到冷戰時對立割裂狀態

近期,美國通脹壓力仍在加劇。鄭永年表示,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中美兩國緊密聯繫,其中一個表現是,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出口到美國,減少美國很大一部分的通脹壓力,使美國物價保持穩定。從特朗普政策開始,美國當局看不到全球經濟互相依賴掛鉤,提出和中國脫鉤,加上疫情影響之下導致集裝箱短缺、無人卸貨、寬松貨幣政策等因素,導致美國通脹攀升。

他認為,為減緩通脹壓力,美國有可能取消或下調消費品領域的加徵關稅。

拜登執政後,美國政府一方面指責中國沒有完成首階段貿易協定,說中國買的不夠多。另一方面,美國政府還希望通過加徵關稅來解決中美貿易逆差的問題。在我看來,美國的這種做法是矛盾的,也不可能解決中美貿易逆差問題。

美國的比較優勢和最賺錢的是高科技,但卻禁止高科技向中國出口,那美國如何實現自己的貿易均衡?當前美國的低附加值產業鏈已經轉移到中國和其他國家,中國的低附加值產品物美價廉,正好滿足了美國市場的需要。

如果美國允許中國購買美國的高科技產品,加上美國購買中國的物美價廉商品,相信貿易可以實現一定的均衡,或者說貿易逆差不會那麼大。美國現在的矛盾做法是,一方面不向中國出售高科技產品,一方面又想未來保持貿易的均衡,向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就導致了美國通脹的上升。

鄭永年指,要想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實現貿易均衡、把美國國內的通脹降下來,美國只需要解放思想、改變自己的思維,不要拿有色眼鏡看中國。

美國放寬33國入境限制 美駐華使館臨時代辦:歡迎中國留學生

高盛料中國明年GDP增速4.8% 遠低市場預期

責任編輯:尹航

跟進【中美角力】新形勢,立即了解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