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 hket App 限定文章
免費下載即享足本內容
前往
掃描開啟:

【審視自己】過度緊張外界評語 動力變壓力 鄭丹瑞:做好自己但求無愧於心

親子App專區

發布時間: 2022/05/18 11:49

分享:

分享:

鄭丹瑞認為,做好自己但求無愧於心。

她是我第一屆藝員訓練班的學生,畢業後被派往《東張西望》做主持。我一直有留意她的表現,做得好的,我會留言讚賞,有不足的地方,我也會給她一些意見。最近,見她在節目中的表現相當進取,有好幾個民生議題,都跟進得相當深入,反應正面,老懷安慰之際,赫然見到她在採訪期間被襲擊,引來社會很大的回響,當中有讚有彈。

我在她的社交平台,感受到她有點困惑,有點不開心。於是,我傳了「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這十二個字,跟她分享。我經常會被問一個問題:「我應該取悅全世界嗎?希望全世界都喜歡我,就叫成功?而只要有一個討厭我,我就是失敗?」

最新影片:

做任何一行,緊張上司、下屬、外界對自己的評語,是應該的;因為評語可以成為一個人的動力,繼續向前行,但如果太緊張別人的評語,就會變成壓力。

動力可以很正面,壓力就變成負面情緒了,要做好給人家睇之前,必須做好給自己睇。試試做一個觀眾,客觀地去審視自己的表現,過得自己,那就問心無愧,亦毋須沮喪。

審視自己,並不是隨便找個自欺欺人的藉口,蒙混過關,而是用比人家批判你更嚴謹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表現,做得到的話,表現將會更上層樓,當然也會明白我送上「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這十二個字的原因。我有信心,她一定做得到。

原文刊於《經濟日報》收費專欄「依然快樂」,原題為「審視自己」。

撰文 : 鄭丹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