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開門穩」 惟出口料逐步放緩 俄烏衝突添變數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2/03/07 16:14

最後更新: 2022/03/07 16:33

分享:

分享:

中國外貿實現「開局穩」,以美元計價前兩月出口按年增長16.3%超出預期;進口按年增長15.5%低於預期,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高位對其仍有支撐。

分析師認為,外貿數據在年初實現了平穩增長,表明中國依然具有較強的基本面。但隨著歐美經濟體放鬆疫情防控、供應鏈逐步修復,中國出口增速將逐步放緩,給5.5%的年度經濟增長目標增加壓力。但俄烏衝突預計一時難以緩和,部分產品或轉移至中國,未來或對出口有正面效應。

海關總署公佈:

美元計價,1-2月出口按年增長16.3%,高於路透調查中值15%

美元計價,1-2月進口按年增長15.5%,低於路透調查中值16.5%

 1-2月貿易順差為1,159.5億美元,低於路透調查中值為順差995億美元

以人民幣計價,1-2月出口按年增長13.6%,進口增12.9%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稱,雖然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和不確定,但依然實現了開局穩,這主要得益於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穩增長政策措施靠前發力。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常冉指出,海外需求仍有粘性,疊加RCEP助力,在「穩外貿」宏觀佈局下,進出口實現2022年「開門穩」。多因素支撐出口韌性:一是海外貨物貿易需求仍有慣性,二是國內穩外貿政策體系的保障,三是價格因素對出口的支撐作用有所強化。

支撐進口主要兩點:一是國內經濟穩增長開啟,內需拉動發力顯現。二是供給約束和地緣衝突抬高國際大宗價格,俄烏衝突推升國際原油和天然氣價格進一步衝高。

他認為,未來出口遠慮猶存,進口增長可期。出口方面,海外主要經濟體央行的貨幣收緊政策並未直接壓降進口商品的需求。東盟經濟體生產活動已基本修復,可能對中國出口份額形成擠壓和替代。目前歐美對俄的貿易金融制裁,不排除會波及中國機電類和高新技術品的出口。

進口方面,目前國內基建投資發力,對能源類大宗商品需求將會持續擴張。俄烏衝突或將導致國際原油、天然氣以及小麥等商品價格在一段時間內持續衝高,價格因素對進口金額的影響未來一個階段將進一步強化。

政策需進一步寬鬆 更多依靠內需

保銀資本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指出,前兩個月出口按年增速放緩,鑑於去年出口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這一點值得警惕。隨著出口增速放緩,政府需進一步寬鬆政策以實現5.5%年度經濟增長目標的壓力也在增大。

他稱,儘管1至2月出口16.3%的增速並不弱,但的確已經從去年動輒逾20%的高速增長回落。鑑於烏克蘭危機給全球需求帶來下行風險,中國今年將不得不更多依靠內需,這需要財政政策發力提振。

責任編輯:蒯宇澄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