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經濟放緩或有助抑制全球通脹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2/07/04 12:47

最後更新: 2022/07/04 12:59

分享:

分享:

美媒指,中國經濟減速對其他國家來說可能也有好的一面,如果前者的出口商品降價,可能使全球通脹回落。

《華爾街日報》指,由於疫情導致大規模封控和企業停工停產,中國這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速今年有所放緩,北京已公布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但很多經濟學家認為,只要仍可能面臨新的封控,官方設定的2022年約5.5%的GDP增長目標就不太可能實現。其經濟增長乏力,將進一步拖累全球經濟。

Rhodium Group中國市場研究主管Logan Wright指,對全球而言,這可能意味著抗擊通脹需要調整利率的次數比當前估計的要少得多、幅度也小得多。

一方面是中國地區的供應鏈問題出現緩解,另一方面隨著通脹侵蝕家庭收入,西方對消費品的需求正在降溫,庫存過剩的中國製造商可能被迫降價。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Kenneth Rogoff警告,中國的動態清零政策仍可能導致封控加強,進而對全球供應鏈中造成新的干擾。「一旦這些問題向壞的方向發展,中國肯定會輸出通脹」。中國推動基建計劃仍可能推高全球鐵礦石、銅和大宗商品價格。如果其經濟復甦力度超預期,石油和煤炭需求也會拉高。

但渣打銀行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丁爽認為,即使中國的需求確實推高了大宗商品價格,但其作為製造業大國,所生產的產品對全球通脹趨勢的影響力更大。他表示,中國製成品價格的下行壓力意味著,各種價格相關因素的淨效應將有拉低通脹的作用。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