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口將進入負增長時代 如何影響經濟?專家:應不斷擴內需

經濟脈搏 18:45 2022/08/01

分享:

分享:

最新一期《求是》雜誌刊發國家衛健委黨組的文章,指隨著長期累積的人口負增長勢能進一步釋放,中國總人口增速明顯放緩,「十四五」期間將進入負增長階段。 而人口負增長下,「少子老齡化」將成為常態。

人口負增長將如何影響經濟?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高端智庫首席專家、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表示,這標誌傳統人口紅利無可爭辯地消失,必然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給經濟增長帶來始料未及的新衝擊,未來政策取向應不斷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

衝擊由供給側轉到需求側

蔡昉近日出席「青島•中國財富論壇」時指,根據新的預測,大概在今年或者明年,中國人口將達到峰值,隨後進入負增長,同時老齡化加深,需求特別是居民的消費需求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制約。

衛健委:十四五期間總人口將負增長 少子老齡化將成常態

內媒整理去年人口數據 多省新生嬰兒數量創新低

他指出,與過去10年經歷的人口衝擊,帶來供給側的衝擊不同,如今看到新的人口轉折點,將帶來需求側的衝擊,經濟增長的常態制約,將發生從供給側到需求側的轉變。

應對家庭消費不足 需政府發揮更大作用

據澎湃新聞,蔡昉表示,人口是很重要的經濟變量,人口負增長意味資源動員增量減少,人口紅利將轉向改革紅利。來自需求側的制約將是新挑戰,不僅要穩定和提高潛在增長率,更要關注如何用需求支撐潛在增長能力。未來政策取向應該是不斷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今後10年、20年最主要的任務是如何讓需求側因素來滿足潛在增長率,能夠實現潛在增長。

他認為,應對當前家庭消費不足、收入不足以及應對長期的需求制約,歸根結底需要政府發揮更大的作用,也要調整政府作用的結構和方向,要求政府有新的支出。

他續指,接下來,財政的作用相對於貨幣政策將會更重要,財政的支出方向也會發生變化,更貼向於民生、社會福利,這些轉變也會影響金融和財富管理。

蔡昉又提醒,疫情影響勞動者就業、居民收入和家庭消費,恰與人口負增長時段重合,短期消費受損的衝擊,與長期消費制約的常態相遇,更易產生「磁滯效應」,經濟復甦難以回歸到原來軌道,使復甦後的增長速度處於較低常態。因此,應對疫情對宏觀經濟的衝擊,不僅要保護作為生產者的市場主體,還要保護好作為消費者的家庭。

聯合國料全球人口年底達80億 印度人口明年超中國

23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數據出爐:9省出現自然負增長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