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暫時避過了通脹 豬肉價格急升下可能功虧一簣?

經濟脈搏 11:25 2022/07/05

分享:

分享:

國家發改委5日宣布正研究啟動投放中央豬肉儲備,並指導地方適時聯動投放儲備,形成調控合力,防範生豬價格過快上漲。有分析指,中國並未如全球主要經濟體通脹般面對嚴重的通脹問題,但近期豬肉價格急升可能改變現狀,而豬肉在中國CPI籃子食品類別中權重最大。

彭博社指,新冠疫情及隨後的俄烏戰爭導致從銅到煤炭的原材料短缺,北京一直試圖壓低大宗商品價格。但這次豬肉價格的上升,似乎代表是一個新「豬周期」的開始,這周期通常持續3至4年。高盛估計,它可能推動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增幅高於行3%的目標,使該行難以繼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

中國政府在控制豬肉市場方面經驗豐富,但是要抗衡市場力量並不容易。「市場總是在自我強化。」諮詢公司Bric Agriculture Group研究主管Lin Guofa說,當大眾都認為豬似價格會上升時,他們往往就會囤積,情況可能失控。同時,防疫限制既衝擊了經濟,也令家庭預算承壓,豬肉升價顯然是雪上加霜。

文章進一步分析指,像其他大宗商品一樣,豬肉價格的主要驅動力是供需關係,而中國所面對核心問題是,去年豬肉價格暴跌,母豬遭到大量淘汰,數量從去年第三季度末到今年3月底一直下降,而一般豬隻的孕育、生長到出欄大約需要10個月,這令豬肉的短缺開始變得明顯。

飼料成本是另一個重要因素,隨著全球農作物價格飛漲,壓抑了豬農賺取的利潤,因此他們不太願意增產。近期生豬價格上升能否夠彌補成本,還有待觀察。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