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地方財政吃緊 多地政府現「花式罰款」亂象

經濟脈搏 12:58 2022/08/30

分享:

分享:

中國經濟下滑加上疫情等因素影響,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緊張。內媒報道,多地政府出現以罰款創造收入的胡亂罰款情況,去年有15個城市的罰沒收入年增逾1倍,官媒批做法短視。

中國新聞周刊29日報道,近年來多地的罰沒收入明顯增加。罰沒收入屬於政府非稅收入,是指執法、司法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對違法違章者實施經濟罰款的款項、沒收的贓款和贓物變價款。

此前有111個地級市公布了罰沒收入的數據,2021年有80個城市罰沒收入上升,其中有15個城市罰沒收入年增超過一倍,如四川樂山增加155%,江西南昌增加151%。

內地地方財政吃緊 多地政府現「花式罰款」亂象

排首位的青島2021年罰沒收入為人民幣43.7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2020年增加24.51億元,增幅127%。

除青島市外,罰沒收入最多的前14個地級市中,江蘇省占6個,其中鹽城2021年罰沒收入為37.27億元,較2020年增加44.12%。

青島市財政局及鹽城市財政局接受媒體查詢時均表示,罰沒收入增加主要因為破獲重大傳銷或經濟案件。

內地1-7月財政收入按年跌9.2%

國務院穩經濟大盤 財長劉昆赴浙江:著力穩市場主體

報道提到,多起案例顯示交通部門成為亂罰款的重災區,有地方交通部門甚至推出「罰款包月」,可謂花樣百出。

如山東成武的大貨車司機會與當地交通運輸局合作,預交當月罰款,之後若被發現超載或超高,都不被干涉。

內蒙古自治區多地部分交警為了完成提高地方收入的任務,會在道路上設置臨時檢查點,對途經貨車司機以「未按規定使用安全帶」等理由罰款,但事實上司機大多已扣上安全帶,或並沒有罰單上列舉的違法行為。

報道引述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程宇表示,地方財政主要分地方政府基金性收入和一般性財政收入,前者主要來自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即賣地收入。

他說,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前7個月,地方政府賣地收入的實際金額大約僅為去年同期的1/3,令地方財政收入壓力普遍較大。

程宇稱,一般性財政收入主要由稅收和罰沒收入構成,現在中國經濟面臨挑戰,地方稅收普遍下降,政府為了保證企業正常運營,還推出返稅退費政策,意味著地方政府稅收也減少。

他說,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一些剛性支出壓力仍然較大,意味著很多地方政府面臨嚴重收不抵支,造成「罰款式創收」的衝動。

官媒發文:「薅羊毛」或陷惡性循環

報道引述官媒人民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俠客島」19日貼文,指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地方財政吃緊時,借罰款搞創收的老毛病很容易復發。

文章說,這些地方政府的「罰款衝動」,主要源於「缺錢」的現實困境,但一缺錢就想著從企業、個人頭上「薅羊毛」,實在是短視且有害,很容易陷入財政缺錢、罰款搞錢、營商環境惡化、企業用腳投票、稅基減少、更加沒錢的惡性循環。

責任編輯:李冰琪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