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香水業巨頭撤上海生產線 創辦人說受夠這問題

經濟脈搏

發布時間: 2022/07/12 17:31

最後更新: 2022/07/12 17:38

分享:

分享:

「儘管在中國成本低得多,我們還是要這麼做。」美國香水業巨頭Inter Parfums(IPAR)宣布關閉上海生產線,將業務遷回美國本土,原因是認為在中國設廠很難保證供應鏈的穩定。上海封城期間,Inter Parfums數以百萬美元計的香水、古龍水被鎖在當地倉庫無法出口,是其決定撤離的原因之一。

Inter Parfums創辦人兼董事長Jean Madar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對於在美銷售的產品,他們正在將大部分合同生產從中國和其他國家永久性地轉移到美國,還將與美國公司簽訂的供應商合同增加了一倍。即使上海重新開放,海運價格也從峰值回落,他們仍認為不能回到過去的模式。

「(中國)組件較便宜,但要是無法到手,又有甚麼用呢?像我們這樣的消費品公司,需要有超級穩定的供應。」Jean Madar稱,上海封城期間所造成的銷售額損失,證明他們與中國「分手」的決定是正確的,他談到在中國面臨的嚴重物流問題,「就好像你有了瓶子,卻沒有瓶蓋,有了瓶蓋,卻沒有泵頭」。

Inter Parfums生產的每瓶香水包含約15到25個不同的玻璃、塑膠和金屬零件,過往這些幾乎全部來自中國,現在近70%已改向美國供應商採購。

疫情加劇了在中國生產的不利因素

麥肯錫製造業和供應鏈專家Daniel Swan指,過往的局面已發生改變,疫情令海運成本飆升,工廠關閉和生產遇阻導致出現重大延誤和供應短缺。隨著消費者迅速改變購物模式,需求變得難以預測。所有這些動態加劇了本已發生的長期變化—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關稅增加和對知識產權被盜的擔憂。

但報道也引述一些企業指,遷到中國以外地區是有風險的,尤其是利潤率較低的行業。勞動力、基建及政府支持政策,仍令他們不得不依賴中國的生產線。

總部位於紐約的Inter Parfums,擁有Boucheron、Montblanc、Van Cleef & Arpels、Moncler、Kate Spade、Coach、Jimmy Choo、Lanvin、Rochas等眾多奢侈品牌的香水經營權,產品銷往全球約120個國家。

責任編輯:陳建錫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