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封城」下青少年心理健康 上海醫生建議:勿喪失幽默感

社會熱點 15:58 2022/05/05

分享:

分享: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身體健康固然重要,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焦慮、抑鬱等問題備受關注。尤期是處於重要成長階段的青少年,如何在疫情下保持心理健康?有上海專家建議,不要喪失幽默感,封控期間父母要多從正面引導孩子,塑造輕鬆愉悅的家庭氣氛。

據內地「八點健聞」,上海精神衛生中心一名心理熱線接線員、資深心理諮詢師表示,在上海封控期間,常會接到青少年的求助電話,年紀最小的剛超過10歲。

網課惹爭執 憂青少年或自殘

這名接線員表示,這些求助電話中,一些人會抱怨在家上網課引發的紛爭。聽網課時,孩子或會投機取巧,偷懶、睡覺、打機或失去規律,一些小動作在封控的家庭場景下就會被放大,被父母發現後,往往會產生矛盾。

接線員指出,除了上網課,若生活中多重壓力施加在孩子身上,他們承載過多,又找不到渠道,不能及時釋放情緒,「可能會選擇自殘、自傷去表達需要和不滿,極端的孩子甚至希望一死了之」。

【上海疫情】滬專家撰文 籲關注額外死亡問題

報告:內地兒童肥胖率逐年升高 心理健康問題突出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的心理諮詢師王廣海分析,青少年對情緒的控制力較差,行為具有衝動性,青少年的抑鬱亦和成人不太一樣,成人可能只是情緒低落,但是青少年可能表現為外化攻擊行為,暴躁、發脾氣,甚至有自傷或自殺行為。

事實上,被封控的青少年人群中或會有抑鬱、焦慮。文章引述2020年初,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王繼偉等人曾對武漢市7890名12至18歲的青少年調研,結果發現居家隔離期間,有21.7%研究對象報告有焦慮,24.6%報告有抑鬱。

籲父母正面引導孩子 塑造輕鬆家庭氣氛

王廣海提到,團隊在權威醫學期刊《刺針(Lancet)》上發表的研究提出,睡眠不規律、屏幕使用時間過長、身體活動不足,以及疫情相關擔憂,都會增加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風險。

而疫情期間,家庭經濟困難、父母的精神壓力及過於嚴厲的管教方式,也不利兒童心理健康和良好適應。王廣海還呼籲,要特別關愛脆弱兒童群體,尤其是貧困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更需要獲得社會支持。此外,特殊教育兒童也是脆弱群體。

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學生要學煮飯燉湯、種菜養禽等

北京增62宗本土感染 中小學幼稚園五一後暫緩返校

對於疫情期間如何保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亞松建議,「不要喪失幽默感」。他認為,封控期間父母要多從正面引導孩子,塑造輕鬆愉悅的家庭氛圍,而封控也創造一些機會,例如父親的角色缺位能夠回歸,陪孩子玩耍的時間增加。

疫情中長大的孩子,缺乏與同齡人面對面的社交活動,所帶來的影響也是深遠。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姚貴忠指出,人是社會動物,上學很重要的一個目的是社交,學生因疫情封控無法上學,短期內可能影響心理,長期來看,缺失社會化過程或對青少年未來人際交往、適應社會的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新冠肺炎】擴散,緊貼最新疫情影響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