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2025年中國有望開啟太空旅行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2/09/17 12:04

最後更新: 2022/09/17 12:16

分享:

分享:

「長征十一號」火箭首任總指揮、現任中科院空天飛行科技中心主任的楊毅強近日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說,到2025年,中國有望開始亞軌道旅行,票價約人民幣200萬到300萬元。

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會在2027年前到來

據《環球時報》報道,楊毅強表示,最遲到2027年,中國商業航天的「春天」便會到來。商業航天的「春天」可依據以下標誌來判斷:第一,衛星星座大規模組建,運載火箭進入高密度發射階段,實現低成本大型液體火箭回收和復用;第二,獨屬於商業航天的商業模式,如太空旅游,得以實現;第三,導航定位、導航增強、低軌互聯網及高時間分辨率遙感星座等能為大眾和企業提供服務。

具體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進入空間站,這對遊客的身體、心理素質等有嚴格要求;第二種是以英國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白色騎士」為代表的透過雙機身航空運載飛機將遊客帶入太空,但該模式舒適感和安全性較差;第三種就是目前技術較為成熟的亞軌道旅行,適合大部分人群。

他說,隨著商業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國有望開始亞軌道旅行,票價約200萬到300萬元人民幣。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神舟飛船可用於太空旅行

楊毅強表示,在商業航太領域,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推進航太商業化,馬斯克(Elon Musk)成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時,該產業在美國已發展得較為成熟。

他指出,中國商業航太雖起步較晚,但在政策扶持、資本加持和市場需求牽引下,發展態勢風起雲湧,2015年是中國航太商業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中國商業航太的註冊企業已逾370家。過去7年間,在運載火箭、衛星應用等領域均已出現頭部企業,已形成國家隊與民營派互補的格局,發射次數、發射載荷品質和在軌衛星規模均居世界前列。

他認為,目前,中國的商業航太已從1.0時代進入2.0時代,並有望在5年內進入3.0時代,期間需要將火箭運力提升至5噸到14噸、建設全球性衛星星座、實現火箭可回收並降低成本。

另有數據顯示,從2015年到2020年,中國商業航太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2.09%,這與中國擁有完整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人才機制以及國家扶持有關。但從商業航太的經濟規模和整體企業估值來看,體量還相對較小,真正靠火箭和衛星盈利的企業較少,目前中國商業航太企業整體仍處於「積累」階段。

【中美角力】美國再將7間中國相關實體列入出口管制清單

責任編輯:尹航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