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吃糭4類人不宜多吃 醫師教路怎消化【附端午養生貼士】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2/06/03 13:49

分享:

分享:

今日6月3日,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傳統要吃糭應節,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有醫師提醒,患有糖尿病、長者等4類人不宜多吃;而糯米較難消化,吃糭時可以配擔一些湯水幫助消滯。

人民網引述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劉向哲介紹,端午節吃糭有其養生道理,糯米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而糭葉有蘆葦葉、竹葉和荷葉之分,其中蘆葦葉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清熱除煩、利尿排毒;荷葉清熱利濕、和胃寧神。

不過,他提醒糭子不是吃的越多越好,對於老年人、兒童等胃腸功能較弱人群,應少食或在糭子加一些雜糧米或紅豆、薏仁、山藥等,以減少腸胃負擔。

點擊圖片放大
+4
+3

據《北京青年報》,中疾控營養與健康所公共衛生碩士、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高春海撰文稱,糭子不是「老少皆宜」,有4類人士吃糭子要適量

患有糖尿病或糖耐量減低人群:糭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紅棗、豆沙等,如果不加節制,就會損害胰島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

患有心血管病人群:肉糭和豬油豆沙糭含脂肪多,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響血液循環,加重心臟負擔和缺血程度,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長者和兒童:糭子多用糯米製成,黏性大,老人和兒童如過量進食,極易造成消化不良。如果一定要吃,盡量選擇小糭子,尤其是含有粗糧、薯類的糭子,以及不加油、不加肉的糭子,吃時要細嚼慢嚥,便於消化吸收

患消化系統疾病人群:糭子蒸熟後會釋放出一種膠性物質,吃後會增加消化酶的負荷。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病的人,若貪吃糭子很有可能造成潰瘍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太油膩的糭子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脹氣,使疾病加重。另外,有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患者勿吃肉糭、蛋黃糭等,因其脂肪、蛋白質含量高,會加重病情

端午糉子鹹甜之爭有結果?數據顯示鹹糉銷量是甜糉4倍

紀念屈原只是其中一個 端午節的起源還有這些

高春海也提到幾個吃糭小貼士

  • 糭子要充分加熱,煮熱變軟後才能吃,並應趁熱食,加有油脂、肉類、蛋黃的糭子更不宜涼吃
  • 正常成年女子吃糭,1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子最好不要超過5個。老年人和兒童應適量減少
  • 吃糭要相應減少米飯、饅頭、麵條等主食的食用量,否則能量攝入過多,引起體重上升,還可能因過於飽脹引起消化不良
  • 吃糭時應搭配蔬菜、水果,如涼拌青菜、水果沙拉等,緩解胃腸道不適,促進胃腸道蠕動
  • 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糭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如西瓜等

配清淡蔬菜湯助消化

醫師劉向哲也教路一些湯水配搭,可幫助消化。他表示,吃糭子配一碗清淡的蔬菜湯,如冬瓜、竹筍、絲瓜湯等能幫助消化。若出現消化不良,可以配上一碗白蘿蔔湯,或是烏梅山楂湯消滯。

此外,端午也是入夏後重要的養生階段。劉向哲表示飲食上可食用黃鱔、鴨蛋等食物。黃鱔作為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是體虛之人滋補佳品。中醫認為,鴨蛋味甘,性涼,有滋陰、清肺、豐肌、澤膚等作用。鹹鴨蛋咸而微寒,能滋陰清肺,是夏日食補與佐餐佳品。

起居方面,晚睡早起,適當接受陽光照射,以順應陽氣的充盛,有利氣血運行,振奮精神。多進行戶外活動,如行走、打八段錦或太極拳、慢跑、游泳等,以暢通氣血,中午小憩可以幫助人體緩解疲勞,同時要調暢情志,避免發怒。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