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德大使:中歐差異不必然導致對立 籲警惕無形的柏林牆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1/11/21 16:07

最後更新: 2021/11/21 17:12

分享:

分享:

中國駐德大使吳懇發表文章,指中歐、中德關係問題癥結不在於分歧,而在於心態;又認為中歐差異客觀存在,但不必然導致對立或對抗,呼籲要警惕無形的柏林牆,強調全球化的世界需要更多「建橋者」而非「建牆者」,中德、中歐應共同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應對全人類挑戰、建設更美好世界攜手合作,並期待與德國新一屆政府繼續保持合作,讓中德、中歐關係行穩致遠。   

德國《柏林報》刊登吳懇的文章。(外交部網站截圖)

中德明年迎來建交50週年,德國《柏林報》(Berliner Zeitung)周六(20日)刊登吳懇的署名文章,回顧中德建交以來的合作歷程,指最重要的啟示就是,制度差異和意識形態分歧,不是排斥和拒絕合作的理由,不應成為阻礙兩國關係發展和人民走近的絆腳石。他強調,只要秉持理性務實的態度,堅持平等對話、相互尊重、包容互鑑,就能超越制度差異,實現合作共贏。

默克爾:與中國的合作最初可能太天真 但不應完全脫鉤

李克強與默克爾「告別會晤」 冀德國新政府對華延續務實

忽讓政治正確主導判斷 制度競爭不應復活

吳懇指出,一段時期來,一些人士看待中歐、中德關係愈發強調分歧、差異,甚至上升到制度競爭層面。但他不認為中歐、中德之間的差異和分歧比50年前更大;今天雙方合作面和利益交集顯然更大。他認為,問題癥結不在於分歧,而在於心態,心態決定認知,強調真正競爭優勢來自不斷的自我超越,「德國製造」的成功非靠打壓別人得來。

他續稱,中歐差異客觀存在,但不必然導致對立或對抗,制度競爭是冷戰的產物。強調中國謀求更快發展,是為了讓中國人民過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挑戰誰、超越誰或取代誰,看待快速發展的中國需理性思考,而非讓政治正確主導判斷。

吳懇說,今年8月柏林舉辦了很多紀念柏林牆修建60周年的活動,他為德國人民重新實現國家統一感到由衷高興,「也希望我自己的祖國能儘早完全統一」。他稱,有形的柏林牆早已拆除,但尤其要警惕無形的柏林牆,制度競爭的陰魂不應再被重新復活。全球化的世界需要更多「建橋者」而非「建牆者」。

習近平與默克爾視像會晤 稱「中德證明零和博弈可避免」

責任編輯:林佩怡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