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經濟「急救寶典」換配方 大搞這範疇東西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22/06/30 16:35

最後更新: 2022/06/30 16:44

分享:

分享:

美媒:中國經濟「急救寶典」換配方 大搞這範疇東西

中國經濟增速因為疫情放緩,中央政府如何出招穩經濟廣受關注。過去,當局應對經濟挑戰往往大興土木,興建基礎設施拉動需求,惟現在中國基建很多範疇已成世界第一,更一步推動的振興經濟效果或會愈來愈小。美國傳媒則注意到,中國政府正在轉向「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大數據、區塊鏈、太空站等高科技,還有綠色環保等建設項目。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經濟「救急寶典換配方,大搞新基建新概念」,政府這一次穩經濟,沒有召集戴著安全帽的建築工人,而是制定了連接數據庫、協調交通流和居住空間的藍圖。中國正在拓寬基礎設施的概念,不再局限於塵土飛揚的建築建設,主要是因為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太多。

2008年,中國為了應對金融海嘯,推出5850億美元刺激措施,主要投資基建,避免了經濟衰退之外,還將中國推上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位置,建造了全球最長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絡,在50多座城市建成地鐵,並使中國在港口、大壩和5G通信方面成為全球領軍者,這是國家規劃的一個壯舉。

但文章表示,如今中國需求不同了,正面臨現代社會一些最深刻的經濟挑戰。對於中國這中等收入國家來說,繼續大興土木已意義不大,不僅因為已經有了大量基建,還因為老辦法產生了大量債務和環境問題等副作用,並導致浪費。過去速度很重要,現在需求是更重要的考慮因素。

中國國務院5月公佈33項穩經濟措施,只有一項涉及傳統基建,與過去備受青睞的鋼筋混凝土公共工程很不同。

文章引述中央政府顧問、美國麻省劍橋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專家劉志今年一篇合著論文稱,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正處於一個轉折點,當局正在佈局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文章提及,中國領導人已呼籲「全力以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但把重點放在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的「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比如推進城市群一體化,而不是上馬新項目,還包括一些為國家安全相關項目,比如正在建造的太空站。

國務院方案還包括碳捕捉計劃等環保項目,以及植物園、水淨化和實驗農場。方案為鐵路、公路和航空航天工程預留了專項資金,但大筆相關支出表明,其目的是為了保留現有工作崗位,不是在建設中創造數以百萬計的新崗位。

文章亦表示,中國一些最大膽的傳統基礎設施項目,促使一個大數據項目在今年獲批。項目預計將耗資數十億美元,性質類似遠距離輸送自然資源的複雜管道建設,如將南方的河水輸送到乾旱的北方,或將天然氣從遙遠的西部輸送到沿海城市。來自先進東部地區的數據可在全國各地交叉傳輸,到達可享受廉價水電和風力發電西部地區的服務器。

支持者表示,政府建設的數據高速系統不僅將刺激對光纖技術、服務器、軟件和工程師以及一些基礎建設的需求,還可壯大中國的數據處理器市場,就像中國的高速公路體系在一代人時間裏,讓一個自行車大國發展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一樣。

北京軟件項目區塊鏈服務網絡(Blockchain-based Service Network,BSN)經營者何亦凡稱,中央政府確實將數字經濟視為未來10年的主要驅動力。BSN正在談判加入外號「東數西算」的運算力資源調配工程。

內地6月官方製造業、非製造業PMI回升 重返榮枯線上方

機構看PMI數據:後續經濟反彈或偏弱 穩增長政策仍需發力

發改委:要為民企參與新型基建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china.hket.com 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連兆鋒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