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天氣悶熱潮濕 中醫推介4款茶飲健脾養心

社會熱點

發布時間: 2022/06/21 12:22

最後更新: 2022/06/21 13:52

分享:

分享:

今日(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夏至,也是一年中北半球白晝時間最長的日子,陽氣旺盛。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魯藝表示,夏至過後不久便進入伏天,天氣悶熱潮濕,容易出現飲食不振、睡眠不佳等症狀。而夏至養生著重於健脾養心,可從飲食入手。

宜多食酸鹹 脾虛人群要健脾化濕

據人民網報導,夏至時分,氣候炎熱,人體出汗較多。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容易傷及心陽,引起心率、血壓的改變,甚至造成水電解質紊亂,導致人體出現心悸、頭暈、乏力等症狀。此時,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鹹味以補心,還可以飲用烏梅湯、西瓜汁、淡糖鹽水來補養耗散的體液。

夏至後不久進入伏天,天氣悶熱潮濕,濕邪容易困脾,造成中滿腹脹,不思飲食,四肢酸懶乏力等症狀。脾虛人群此時更要注意健脾化濕。可煮陳皮薏米湯飲用,通過陳皮燥濕健脾、薏米淡滲利濕的作用,改善脾虛濕困的現象。

立夏養生需專「心」 中醫教路從飲食入手

「芒種」養生宜午睡補眠 飲食清淡多喝水

養生著重養心 勿忘護陽

在炎熱的夏季,尤其是夏至陽盛至極的時節,人體心氣過旺,容易煩躁不安,睡眠不好。患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老年人,要特別注意養心安神,建議中午小憩一會兒,避免多思多慮,耗散心神。此外,天氣炎熱,體能消耗大,容易耗傷氣陰,若出現疲乏、口渴、心慌等症狀,可口服生脈飲或西洋參茶補氣養陰。

不少人喜歡在夏季吃生冷寒涼的食物來驅散暑熱,但要注意不能過度飲冷以防傷陽。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此時人體陽氣的特點是陽盛於外,聚集於體表向外發散,相對體內的陽氣較少。如果貪食冷飲,則會損傷陽氣,造成腹脹、腹瀉等問題。

魯藝教授推薦4款夏日養生茶:

  • 烏梅湯:烏梅10克,陳皮5克,山楂5克,甘草10克,冰糖適量,煮茶。
  • 生脈飲:生曬參3克,麥冬5克,五味子3克,煮茶。
  • 西洋參茶:西洋參3克,泡茶飲。
  • 陳皮薏米湯:薏米50克,陳皮10克,煮湯。

責任編輯:易燕丹

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Bookmark hket.com中國頻道

立即讚好《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粉絲專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